潮新闻客户端 刘倩 卢云龙配资查询网
这几年,“吴越国”是个热词。
国家高度重视吴越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工作部署,在浙江省文物局牵头组织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多家省市考古单位和北京大学编制的《吴越国考古工作计划(2025-2030年)》(下文简称《吴越》),近期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为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吴越》的批复意见,协同推进吴越国文物资源梳理、数据库建设、考古发掘和研究等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有序推进,取得预期成果,9月4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吴越国考古研究启动工作会,在杭州市临安区举行。
上海、江苏、福建、苏州、福州等相关省市文物行政部门、临安区人民政府、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临安区吴越国衣锦城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局,以及相关考古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与会。
展开剩余84%会上,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回顾了项目的任务背景,解读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
浙江省文物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联合相关省市考古单位和高校组建科研团队,以吴越国政治制度、陵寝制度、手工业技术等研究为重点,制定了吴越国考古中长期工作计划,现已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同时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梳理吴越国文物资源清单。面对这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我们既要做好吴越国区域文化研究,也要充分认识其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作计划修改完善方面。要按照《吴越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方案》要求,系统梳理文献史料、出土文字资料,总结已有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吴越国考古工作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整体进度安排,充分调动相关省市考古机构和高校力量,保证研究质量和工作进度。
二是省级协调监管方面。要求浙江省文物局商上海市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加强监督指导,协调吴越国文化遗址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考古用地、安全和后勤保障,确保考古工作顺利实施;及时组织开展考古工地检查和包括工地安全在内的项目验收;指导有关考古单位在年度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对新发现重要遗迹及时回填保护,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展示利用前景的遗址应研提保护利用建议。
三是考古成果宣传管理方面。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科学、严谨、准确解读考古成果,避免炒作,考古工作中遇有重要发现、开展相关宣传报道活动的,应及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
最后对项目实施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得到兄弟省市文物局的持续支持。将吴越国考古工作纳入各省市考古工作的重点任务,做好组织协调和要素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实施。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厘清吴越国文化遗存,组织提供“四普”相关工作成果,汇总至牵头单位,共同摸清资源家底,建设好吴越国文物资源数据库。二是希望牵头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带好头,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文件要求,协同相关合作单位,进一步修订完善考古工作计划;细化吴越国文物资源数据库建设方案,明确分类标准、工作方法和技术路径;切实履行协调职责,优化组织架构,构建各省市考古机构、高校合作机制,明确各自任务分工和责任要求;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历史时期考古工作方法、理念和技术的探索。三是希望构建三省一市区域联动与协作机制,借助项目加强区域合作和机构协作,加强人员交流,通过学术课题串联培养专业团队,带动学术发展。
上海市文物局袁斌、江苏省文物局吕春华处长、福建省文物局徐敏婷、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钱春峰副局长、福州市文物局何晓斌副局长相继表态,将积极配合“考古中国”吴越国考古项目,整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四普”资料、既有城市、墓葬、窑址等考古成果,并在考古前置工作中关注吴越国文化遗存,与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作搭建吴越国文物资源数据库,在研究人员配置、管理制度保障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撑。
项目总负责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晖达就项目背景、项目可行性、课题设计、技术路线、组织框架、预期成果等方面阐述了《吴越》的基本内容。涉及七个子课题:吴越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五代时期藩镇政权墓葬制度的传承与演变、唐宋之际两浙地区手工业的发展与交流、吴越国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交融、五代至北宋吴越国地区建筑营造技术的特点与传播、吴越国政治制度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空间信息挖掘与历史人文叙事的可视化与知识化研究。各子课题负责人及相关专家代表就课题实施及工作重点进行专题发言。
其一城市考古方面。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蔡喜鹏副研究馆员计划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持续开展城市、宫殿、陵墓等考古调查;二是关注考古前置工作中吴越国考古相关线索,择机开展考古发掘;三是开展福州古城区调查,重点关注唐宋以来的文物遗存与考古线索;四是继续整合既有的发掘资料。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胡利红所长继而发言,表明计划持续推进衣锦城、圣果寺等考古工作,在瓷窑址考古方面积极探索、贡献力量。
其二墓葬考古方面。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征宇研究馆员计划从五个方面深入:一是加强考古调查;二是进一步提炼和完善吴越国墓葬的辨别方法;三是通过器物遗存的纵向比较体现唐宋变革情况;四是推动墓葬出土瓷器、建筑研究,实现子课题之间的互动;五是推动数据库建设实践。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刚副院长继而发言,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唐宋元明清子课题工作,对其中晚唐五代城址、墓葬、手工业等内容开展专题研究;同时尝试从杨吴、南唐等五代十国时期的他者视角研究吴越国。
其三手工业考古方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谢西营研究馆员计划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利用“四普”系统梳理吴越国窑业遗存,将陶、砖瓦窑等也纳入研究,明确其分布和特点;二是推进慈溪上林湖越窑相关考古资料的整理和报告出版;三是推动相关的台州梅浦窑的发掘工作,结合区域窑址调查,探索其窑业技术和交流体系;四是开展窑业遗存的内外销情况研究,利用科技手段建立陶瓷基因库。北京大学刘未研究员继而发言,计划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田野考古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二是针对吴越国考古进行研究生论文培养;三是考虑依托北京大学既有平台,开展吴越国考古专题研讨,进而带动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方法的探索。
其四宗教考古方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崔彪副研究馆员规划了四点工作:一是对石窟寺考古的工作方法、规程和理念进行全面记录,形成调查报告;二是开展石窟寺外围遗存勘探,探索建筑保存状况;三是进行类型学分析、分期研究,梳理造像和佛龛的发展谱系和脉络,形成理论框架;四是推动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方面的综合研究。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杨曦研究馆员继而就吴越国佛教方面发言:一要梳理吴越国时期相关文献,结合考古资料,寻找佛寺、佛塔线索。结合考古前置有目的地开展考古调查勘探,择机进行适当的考古发掘;二要持续推动神尼塔考古发掘和南高峰塔、雷锋塔研究,系统总结吴越国塔院的建筑格局与形制特征;三要以石窟寺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可移动文物,探索佛教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对当时政治的影响,同时应关注洞霄宫遗址等道教遗存。
其五建筑考古方面。上海博物馆王建文研究馆员分享了青龙镇遗址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提出要加强与牵头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筑考古力量的合作,在充分收集吴越国故地海塘、都城、寺院、民居等材料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建筑技术、思想观念及对后世的影响。
其六吴越国制度史研究方面。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吴思贤代表导师陆扬教授发言,计划梳理晚唐五代吴越国时期的墓志碑刻等出土文献,开展系统整理与分析,将其置于晚唐-北宋政治格局变动背景中加以考量,观察藩镇制度到文官体制的转型过程。
其七文物资源信息系统搭建方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傅峥嵘研究馆员简要介绍了工作计划,希望与会各单位及专家在资料支持和功能使用反馈等方面积极协作,并对系统平台的安全性保障等加以说明。计划2026年5月完成需求确认,8-10月完成资料整理和功能搭建,11-12月进行验收和优化,力争将这把“数字手铲”磨得更顺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课题参与人在科技保护、多学科合作和地域考古工作与研究重点等方面相继发言配资查询网,就项目实施提出工作思路与和意见建议。
发布于:浙江省鼎锋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