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华子手机配资软件,他看到一篇资料,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抗血小板作用要更强一些,但是为什么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替格瑞洛并不常用呢?
华子说,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两者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的靶点相同,在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替格瑞洛的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但在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时,氯吡格雷的安全性要优于替格瑞洛,所以更为常用。
一、两者在作用机制上的异同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都是抑制血小板上的P2Y12受体,两者都可以与阿司匹林联用,组成“双抗”方案,但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不能联用。
替格瑞洛可直接发挥作用,而氯吡格雷需要经肝脏转化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时,使用替格瑞洛起效更快,疗效优于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是可逆的,每天需要服药2次才能保证药效;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不可逆,每天只需要服药1次,在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时,氯吡格雷的用药依从性更好。
二、替格瑞洛的不良反应更大
替格瑞洛导致的鼻出血、皮下淤青、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要高于氯吡格雷。在长期用药时,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也高于氯吡格雷,但在短期用药时,两者的出血风险相似。
替格瑞洛会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对腺苷的摄取,导致腺苷水平升高,虽然有扩张血管、抗炎、改善微循环的潜在益处,但同时也会增加呼吸困难、心动过缓、血尿酸升高的风险。
在实际用药时,高龄老人与血小板偏低的人,选择氯吡格雷可以减少出血风险;有肾功能不全,或是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人,选择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更高。
三、氯吡格雷要注意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需要经过肝脏中的CYP2C19酶代谢,释放出活性物质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不过因为基因多态性,大约有13%的中国人酶活性不足,会使药物效果下降甚至无效,所以在使用氯吡格雷时,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有效性。
如果需要使用(拉唑类)抑制胃酸,预防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需要注意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也是通过CYP2C19酶代谢,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活性,可以选择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其他的质子泵抑制剂。
替格瑞洛没有基因多态性,所有人服用都会发挥同样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是替格瑞洛通过CYP3A4酶代谢,这也是很多常用药物的代谢通路,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比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克拉霉素、抗真菌药物中的伏立康唑会显著增加替格瑞洛的血药浓度,需避免合用。
替格瑞洛对CYP3A4酶有较弱的抑制作用,会抑制部分他汀的代谢,不能与超过40mg的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合用。
总结一下,替格瑞洛抗血小板的作用高于氯吡格雷,但不良反应也略大一些,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多,所以通常只短期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而在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时,选择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更高一些。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鼎锋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